期刊简介
《肿瘤研究与临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本刊是肿瘤学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开展学术交流,推广科技成果,反映发展动态,引导研究方向。基础与临床并举,普及与提高兼顾,努力推动我国恶性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服务对象:从事肿瘤研究及临床工作的中高级医务人员及其他关注本领域发展动态的相关人员。主要栏目:专论、专家讲坛、论著、短篇论著、调查报告、讲座、会议速递、综述、短篇及个案报告等。编委会由国内外100多位著名肿瘤学专家组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肿瘤学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际著名检索期刊及国内各大检索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出版部门: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355/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55/R
邮发代号: 22-13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55/R
- 国内刊号:11-5355/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大肠癌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诊断后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为手术后第2年起即有50%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且复发病例90%左右在3年内死亡.Northover[1]认为如能及时发现复发病例,再度采取根治性综合治疗,仍可取得良好预后.因此,准确评价大肠癌患者的疗效,检测出高危复发、转移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目前认为影响大肠癌预后的因素有:年龄、肿......
作者:葛莲英 刊期: 2001- 02
-
DNA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的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由于影响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因此在肿瘤的发生和演进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近来,DNA甲基化机制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很快,现对近3年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1DNA甲基化的概念DNA甲基化主要指在胞嘧啶的5位碳上加上一个甲基基团,该反应由S-腺苷蛋氨酸(SAM)提供甲基,由DNA甲基转移酶(DMT)催化,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5mC是真核细胞中......
作者:王志伟;易静;汤雪明 刊期: 2001- 02
-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大肠癌的化学预防及机理探讨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消炎及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包括水杨酸类、吡唑酮类、吡罗昔康、吲哚美辛、舒林酸、萘普生等.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例观察及动物模型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特别对于胃肠道肿瘤,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还具有使单个腺瘤消失的作用.现将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抗结直肠肿瘤......
作者:伍治平;蒋永新;王熙才 刊期: 2001- 02
-
化疗药物诱导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诱导急性白血病(AL)原代细胞凋亡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以成人AL原代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高、中、低3种浓度梯度,模拟人体应用HHar、Ara-C和ACR后的大血液浓度,应用一系列经典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并分析得出相应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结果:HHar、Ara-C具有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线性趋势,而ACR低剂量组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大于高剂量组,并具有时间-效应线趋势;......
作者:许洪志;徐健;邹俊晖 刊期: 2001- 02
-
地塞米松对人胶质瘤细胞系诱导分化作用的初步观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人胶质瘤细胞有无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将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在含1mg/L地塞米松、10%小牛血清的R1640培养基中培养48h.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凝集实验,并计算分裂指数和Ag-NOR个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加入地塞米松组细胞贴壁更加牢固,胞体肥大,突起增多,梭形细胞由87%下降到41%;凝集程度明显下降;分裂指数由11.20%......
作者:高宜录;谭湘陵;刘梅;顾晓松;刘道坤;黄强;杜子威 刊期: 2001- 02
-
家族性大肠癌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68岁,因“乙状结肠癌”术后3年半,伴右下肢疼痛4月入院.患者1992年9月无诱因突感腹痛,无腹泻、发热等症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乙状结肠包块,后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检证实为“乙状结肠癌”,之后曾多次行化疗,用CAF方案.查体: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阴性,腹软,无明显压痛,未触及包块,SPECT检查提示:左第9前肋、左髋关节、左股骨下段骨代谢异常活跃.报告......
作者:王瑜;王存德;江波 刊期: 2001- 02
-
恶性神经鞘瘤并发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发现皮肤包块7月,鼻出血1月于2000年6月8日入院.7月前无意中发现腹壁处出现一包块,渐长大,并出现全身多处包块,无疼痛,未在意.1月前无诱因间断出现出血伴鼻塞,遂人院.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触及10余个皮下包块,直径3cm~10cm不等,质硬,界限清,无压痛,局部皮温不高.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血象:RBC3.46×1012/L,Hb92g/L,WBC4.2×......
作者:刘岐焕 刊期: 2001- 02
-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8岁,因发现左锁骨上无痛性包块4月于1999年11月入院.缘于4月前偶然发现左锁骨上区域有一无痛性肿块,逐渐长大.不伴咳嗽、胸闷、纳差、腹痛等不适.查体:左锁骨上区域饱满,可触及6cm×8cm大小的包块,质硬、固定、界限清楚,无触痛及局部红肿.其余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头颈、胸部、腹部查体均无阳性发现.影像及内镜检查:胸、腹及盆腔CT检查示:胸部、腹部各器官无异常发现,子宫体......
作者:刘宝瑞;薛妍 刊期: 2001- 02
-
直肠癌根治术
回顾直肠癌一百多年发展史,也就是追求根治与保存机能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演变过程.即根治性程度愈高,保存机能的程度愈差;保存机能的程度愈高,根治性程度愈差.然而是早期癌,根治性程度高,保存机能的程度亦高,是晚期癌,保存机能的程度差,根治性程度亦差.所以当直肠癌明确诊断以后,即会有固有的病期和潜在着的根治性切除范围,如果所选择的手术术式与其相吻合,患者便在根治和功能保存两方面获得应有的大效果.......
作者:刘宝善 刊期: 2001- 02
-
大肠癌基因表达与临床应用
大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对肿瘤基因的研究日渐增多.分子生物学及基因表达已成为继解剖学、病理学之后,跨进外科学领域的第三代外科学基础.目前许多研究热点集中于大肠癌的许多方面,因此有必要将大肠癌基因知识纳入临床范畴,推动临床研究的进展.......
作者:师英强 刊期: 2001- 02
动态资讯
-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 钙镁预防奥沙利铂急性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 3 NKG2D可溶性配体水平在胃癌不同分期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4 DPC4蛋白表达在胰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 5 基因芯片在肿瘤耐药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6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 7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诱导K-ras突变型人结肠癌DLD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 8 营养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 9 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 10 中国四川北部肺癌患者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分析
- 11 乳腺癌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 12 早期原发系统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 13 食管癌放射治疗模拟定位
- 14 氟尿嘧啶植入剂在Ⅲ期胃癌患者根治术中的应用
- 15 高频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 16 紫杉醇对浆液性卵巢癌细胞HO-8910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 17 双铂双途径方法治疗晚期卵巢癌34例
- 18 中晚期大肠癌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 19 老年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 20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