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肿瘤研究与临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本刊是肿瘤学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开展学术交流,推广科技成果,反映发展动态,引导研究方向。基础与临床并举,普及与提高兼顾,努力推动我国恶性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服务对象:从事肿瘤研究及临床工作的中高级医务人员及其他关注本领域发展动态的相关人员。主要栏目:专论、专家讲坛、论著、短篇论著、调查报告、讲座、会议速递、综述、短篇及个案报告等。编委会由国内外100多位著名肿瘤学专家组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肿瘤学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际著名检索期刊及国内各大检索数据库收录。
医疗变革下,编外人员何去何从?
时间:2025-05-13 11:51:52
在医疗行业加速变革的浪潮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切实存在的群体——编外人员,正面临着诸多困境。他们如同医疗大厦中的“隐形”建设者,为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转贡献着力量,却在变革的风暴中承受着特殊的压力。
编外人员在医疗行业的各个岗位上都有分布。从护理岗位来看,大量的护士是编外身份。她们承担着和编制内护士同样的工作任务,甚至在某些繁忙时段,工作量更大。在临床一线,需要日夜颠倒地照顾患者,从基础护理到协助医生进行治疗,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她们的身影。然而,在待遇方面,却与编制内护士有着明显的差距。工资收入往往较低,福利待遇也相对薄弱,像一些节日福利、住房补贴等可能都无法享受同等待遇。
在医疗技术支持岗位上,也有许多编外人员。比如医学影像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等。他们在幕后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关键依据,但职业发展却受到限制。由于不是编制内人员,很难有机会参与到一些高层次的培训和学术活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且在职称评定方面,也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因为没有编制内相对稳定的岗位依托,使得他们在晋升之路上举步维艰。
这种困境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医院角度看,编制数量有限是一个重要因素。医院的编制是根据一定的规划和标准设定的,而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拓展,对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大量编外人员的产生。另外,过去的人事管理制度相对僵化,编制调整难以跟上医疗行业发展的步伐,使得编外人员成为了一种补充人力的无奈之举。
在社会层面,人们对医疗行业中编制的固有观念也加重了编外人员的困境。很多人认为只有编制内人员才是医院的真正员工,而编外人员像是临时工,这种偏见不仅存在于社会上,甚至在医院内部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使得编外人员在心理上承受着一种被边缘化的压力。
医疗行业的变革也为编外人员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出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地区开始尝试打破编制束缚,推行全员聘用制。这种制度如果能够广泛实施,将使编外人员和编制内人员在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例如,某些城市的部分医院已经开始试点,按照工作岗位和绩效来分配薪酬,不再区分编制内外,这为编外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编外人员自身也可以积极寻求出路。一方面,他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证,增强自己在医疗行业中的竞争力。比如,护理人员可以考取更高级别的护理证书,技术人员可以学习新的检测技术等。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关注行业动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例如,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对有医疗行业经验的人员有很大需求,编外人员可以将自己的医疗专业知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开拓新的职业道路。
行业协会和工会组织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它们可以为编外人员发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推动医院在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编外人员更公平的对待。同时,这些组织还可以为编外人员提供培训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素质。
医疗行业变革下的编外人员虽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在行业变革的大趋势下,也存在着不少出路。无论是制度的改革、自身的努力还是外部组织的支持,都将有助于改善编外人员的现状,让他们在医疗行业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不再被困境所困。